|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
本報訊(記者 陳旻)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美麗蕪湖建設的“綠色標尺”,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區域生態功能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其重要的基礎就是“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以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用“三線”管住空間,用“一單”規范發展,用“一張圖”展示分區管控單元。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市已建立并逐步完善覆蓋全域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通過強化深度融合、嚴把環境準入,在提升全市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支撐各級黨委政府在發展中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方面,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與園區管理深度融合上,可通過識別環境敏感區、識別環境制約因素、識別環境污染要素,引導產業空間布局調整,推動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在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上,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引導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發展的指揮棒,不斷強化首位產業綠色發展意識。與環境監管深度融合上,可以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問題,多部門形成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季月周”聯合巡查制度,利用走航、用電量監控、在線監測等信息化手段,實施差異化執法、非現場執法,不斷壓實企業嚴格履行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
通過生態環境保護源頭預防關口前移,全市各級、各部門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落實在“雙招雙引”、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中,通過限制不合規的項目準入等硬手段,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綜合決策的前提條件,在有效減少決策風險的同時,也提高了依法行政和服務效率,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優質項目騰出發展空間,守住了全市生態優先的底線,劃出了綠色發展的邊界。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