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
本報訊 “雖然這段時間都是高溫天氣,但是我一點也不擔心田里會缺水,這多虧有了柏山渠啊!”弋江鎮種糧大戶陳文兵望著自家田里長勢喜人的水稻高興地告訴記者。
陳文兵從2017年開始承包了村里1200多畝地進行水稻種植。眼下正值高溫少雨,但陳文兵家稻田里的水量依舊十分豐富。
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形象地說明了水對于農作物的重要性,每到連續高溫天,田里容易出現干涸,但是陳文兵告訴記者,他自從開始種水稻到今年以來,從來沒有為缺水煩過心。這得益于他所種的稻田位于柏山渠灌區內。
陳文兵口中所說的柏山渠灌區,位于南陵縣東南部,為無壩引青弋江水自流灌溉工程,始建于1951年,引水渠首柏山渠進水閘設在涇縣昌橋鄉柏山村。
柏山渠灌區是大型灌區青弋江灌區的組成部分,也是目前蕪湖市唯一的大型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8.6萬畝。
工程自1953年投入運行以來,為南陵的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水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及城市供水、電站發電等發揮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介紹,柏山渠渠系完整,共有干、支、斗、農、毛五級渠系。總干渠長8.5公里、東分干渠10.92公里、西分干渠14.32公里,橋、涵、閘等各類建筑物有4000余處。就是通過這完備的五級渠系,將青弋江水資源源源不斷地送到灌區內千家萬戶的田邊,助力農業穩產增收。
據了解,從2008年開始,管理處通過爭取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逐步解決灌區干渠運行70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
“2023年青弋江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柏山渠東分干渠項目的實施并完工,使得柏山東分干渠灌溉水位平均提升20—30厘米,可直接改善弋江鎮境內近8萬畝農田的灌溉,水資源利用系數大幅得到提升。”柏山灌區工程管理處工程科科長耿宇飛告訴記者。
根據計劃,今年將著重開展柏山西分干渠施工,預計2025年完工,屆時將實現全灌區干渠以上護砌率超70%,灌溉條件和安全可靠性得到全面提升。
這條流淌了70余年的水利“命脈”,將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擔負起新的使命。
李慶 高思雨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