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關聯度高、穩就業貢獻大、經濟拉動作用強。記者從12月6日舉行的蕪湖市住建局召開的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建筑業總產值達779.6億元,列全省第2位;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13家,1家建筑業企業成功躋身2023年安徽省民營企業營收百強之列。 全市擁有建筑業企業資質的企業超3000家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等舉措,為建筑業企業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從而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為提升我市建筑業企業競爭力,我市不斷加大高等級資質培育力度。一方面,全力支持我市頭部建筑企業申報特級資質,協調相關部門解決晉升特級資質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指導有升級意向的建筑業企業加快積累工程業績、培育專業技術人員,幫助企業籌備資質晉升。 今年以來,我市共培育一級資質企業53家、二級資質企業240家。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建筑業企業資質的企業共3015家。其中,具備特級資質企業3家、一級資質企業405家、二級資質企業1546家、三級資質企業1220家。 今年開工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我市已將裝配式建筑相關指標納入項目建設各環節,積極推進落實裝配式建筑容積率獎勵政策,持續推廣裝配式建筑。今年1-11月,全市總開工建筑面積1243.31萬平方米,其中裝配式建筑開工面積604.85萬平方米,占比達48.65%。同時,我市結合地域優勢,打造了魯班集團、天航重工、杭蕭鋼構等6家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創建了繁昌區、三山經開區等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 在深入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面,今年1-11月,我市民用建筑總開工面積583.68萬平方米,綠色建筑開工面積占比達100%。近年來,我市已積極培育蕪湖建筑科技產業園、市信訪檔案綜合樓節能改造、蕪湖市公共文化藝術中心、蕪湖長江三橋南側片區中學等省級高星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灣沚區成功申報“省級綠色低碳片區”。 同時,我市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并成功申報省級“光伏建筑應用”試點城市。今年1-11月,全市新增建筑光伏一體化應用裝機容量367.33兆瓦,位居全省第一。 探索建筑施工現場行業管理評價新模式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市住建局積極探索實施建筑施工現場行業管理評價新模式。在運用上,不斷豐富行業管理評價結果的應用領域,將行業管理評價信息和評價結果作為資質資格管理、監督檢查、工程保險、表彰評優、政策扶持、市場推介的重要依據,實行差別化管理。目前,已對我市從事房建、市政工程施工的建筑企業開展施工現場行業管理評價,進一步落實行業管理分類分級監管制度,激勵建筑施工企業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樹立精品工程意識。 另外,我市加強對建筑市場企業資質、人員資格及從業行為的動態監管,加大建筑市場專項整治力度,遏制項目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掛靠、拖欠農民工工資等行為,確保建筑市場秩序持續向好。今年以來,對檢查發現涉嫌存在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16起案件均移交城管部門查處。 真金白銀一次性獎補優質建設工程 如何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我市全面運用數字化監管手段,實現對質量監管的全過程覆蓋。同時,依托高質量發展管控體系,狠抓工程質量監管,建筑工程品質得以不斷提升。近三年來,我市中山橋改建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中國建筑工程鋼結構金獎”;52項工程獲省優質工程“黃山杯”獎,獲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安徽師范大學文科綜合樓、中科微至智能裝備產業園二期項目B2廠房等3項工程作為精品案例被省質監總站選入《“黃山杯”2024年度精品項目選編》,引領全省推廣。 蕪湖市住建局高度重視建筑業企業的發展和優質建設工程的創建工作,并給予相應的政策補貼。其中,在本市開展經營活動且符合條件的建筑業企業,對主承建的工程項目,獲得“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補;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補;獲得“黃山杯”等省級優質工程獎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獨立完成并被審定為國家級、省級工法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創優獎勵。 大江晚報記者 芮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