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超市貨架上的鹽品種越來越多了。除了普通的加碘精制鹽,還有了“低鈉鹽”和其它“營養鹽”。但是最近有一則消息傳遍了大家的朋友圈:“低鈉鹽=高鉀鹽,多吃了一不留神就會送命,一般醫生都不知道!”
負責任的說:這是謠言。
對于特定人群,這則消息有合理的一面,但原文“送命鹽”的夸張說法和模糊的表述在傳播中引起了很多恐慌和誤解。事實上,對大部分健康人而言,低鈉鹽是足夠安全的,并且可以成為控制鈉鹽攝入的一種健康選擇。
258fae44742e462916ac96a841610e5a.jpg (46.76 KB, 下載次數: 3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4 13:12 上傳
低鈉鹽是什么?
“低鈉鹽”一般指的是用部分鉀鹽代替鈉鹽的食鹽產品。鉀鹽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咸味,但它不像鈉鹽那么咸。低鈉鹽中一般有60~70%氯化鈉,其余部分由鉀鹽替換。
對一般人群而言,控制鈉鹽攝入、適當增加鉀攝入有利于減少高血壓風險,低鈉鹽也是基于這樣的思路設計出來的。但是毫無疑問,低鈉鹽也同樣需要控制用量。如果買了“低鈉鹽”、“薄鹽醬油”之類的產品,卻放得比原來更多來追求咸味,那它就不會有什么健康效果了。
千萬注意:不要因為低鈉鹽“口味淡”、“更健康”就無所顧忌的添加!!
a1edbc376ccbe43fcd847dc6b33a471a.jpg (115.44 KB, 下載次數: 3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4 13:12 上傳
低鈉鹽會“送命”嗎?
對健康人而言,低鈉鹽是足夠安全的。即便你真的因此而鉀攝入超標,人體內也具有調節“鉀平衡”的機制,在身體機能正常的前提下,通過食物和口服補充劑補鉀導致血液中鉀含量太高的可能性其實很小(還記得生物課上的“多吃多排”嗎)。
按一般的吃鹽量來看,使用低鈉鹽也不足以讓鉀攝入“超標”。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的鉀攝入量“應至少為3510毫克”,如果按每天吃鹽10克(這個數字更接近中國的實際情況,但請記住,這已經是鹽攝入超標了),且都使用氯化鉀含量30%的低鈉鹽計算,從低鈉鹽中攝入的鉀有1569毫克。如果遵照“不超過6克”的限鹽建議,就更不必擔心了。
e1b81f31e78fe4b6d137fe3dbf4b3756.jpg (123.42 KB, 下載次數: 3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4 13:12 上傳
在“送命”的說法中,問題其實是發生在特殊的群體——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當中。在這個特定的群體里,應該說風險確實是需要考慮的。健康的人體可以通過腎臟調節體內的鉀含量,但對于腎功能嚴重受損的人而言,這個調節和排泄的機制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這時如果攝入鉀太多確實更容易導致高鉀血癥。
高鉀血癥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情況,因為鉀離子是參與細胞電信號傳遞非常重要的離子,只有合適的鉀離子濃度才能保證心臟、肌肉的正常工作。基于這個理由,對于腎衰竭的患者,各類鉀含量比較高的食物都需要控制攝入量,低鈉鹽中的鉀也一樣要考慮在內。
9e693cdd9a7237b2ec4341738e30197d.jpg (173.1 KB, 下載次數: 29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4 13:12 上傳
香蕉也是高鉀食物之一呢
對腎衰竭患者的飲食建議與健康人是有很多差異的,這方面最好以醫生和專業營養師的建議為準。
除了低鈉鹽,還能怎樣限鹽?
在低鈉鹽以外,控制鹽攝入的途徑其實還有很多。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
利用各種香辛料替代鹽給食物增加風味
限制腌制食品、加工肉類等加工食品,把它們替換成新鮮肉類和蔬菜
限制薯片、牛肉干等咸味小吃
檢查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選擇同類中鈉含量較低的商品
在食鹽以外,還要考慮其他調味醬料中的鹽
c0ee1d69092f6b13d8e0abaad57198f8.jpg (109.46 KB, 下載次數: 3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4 13:12 上傳
小心六類高鹽食品!
調查顯示,如今在中國,平均一個“標準人”一天的鹽攝入量為9.1克,實驗室檢測得出的鈉攝入量是5.4克。和2000年的數字相比,中國人的食鹽攝入量下降了22.2%,不過如果以實驗室檢測的鈉攝入總量為準,降低的趨勢就變得不明顯了,一些地區的鹽攝入量反而還出現了上升。
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吃鹽少了,但是吃含鹽食物卻多起來。
人們控制食鹽添加的意識確實有所增強,但如果只是盯著食鹽看,就容易低估總體的鈉鹽攝入量。現在,我們還需要更多措施對總體的鈉攝入量進行控制。
b094132bcd35f90bed9bd8e0feec64c6.jpg (50.41 KB, 下載次數: 27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5-4 13:12 上傳
很多加工食品和調味料中相當“重口味”,這張圖中就列出了一些常見的高鹽食品:面包、加工肉制品、披薩、雞肉制品、罐頭食品和三明治。雖然以上數據是依照美國飲食的標準,但對中國城市居民也有借鑒作用。圖片來自:AHA
下次再碰到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還是要學會甄別錯誤的信息~
不過小編最后還是要多和大家說兩句:鹽一定要少吃呀!!(圖文來源于果殼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