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ad3bf46d13936914a61f83fd62624.jpg (17.39 KB, 下載次數: 2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今夜22時21分,24節氣之一——秋分來臨。
這是繼1896年9月22日21時04分秋分之后,120年以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時刻。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從秋分這一天起,北半球晝短夜長將越來越明顯,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日平均氣溫降到22攝氏度以下。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到來預示真正的秋天開始了,隨著外界環境周期性的變化,人體生物鐘也在不斷調節生理活動。秋分時節,秋雨期已基本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雨量明顯減少,開始出現“秋燥”的氣候,所以,此時需要預防秋季干燥。
秋分有三候
【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蟄蟲坯戶】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巢穴中,并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防止寒氣侵入;
【水始涸】降雨量開始減少,天氣干燥,河流湖泊中的水汽蒸發快,甚至很快干涸。
5cf5340275da7dfa97d77adb46fda304.jpg (14.18 KB, 下載次數: 27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那么真正入秋后,我們該如何順應季節變化養生運動、調節身體才適宜呢?
秋分養生牢記這幾點
防秋燥:
秋分時節,降水量明顯減少,天氣干燥,身體容易因為缺水而出現“秋燥”現象。可以多吃一些溫潤的食物,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等。減少食用蔥、姜等辛辣食物,還要少食油膩大和易上火的食物,尤其是體弱多病之人,更不可過食寒涼冷飲,可適當多吃些酸。
防秋涼: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開始天氣轉涼。夜越深,寒氣越重,也更易侵入體內,一定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防止寒氣入體,埋下健康隱患。秋分早晚溫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d387e4a8b9bf0f22a1640693487ac2d5.jpg (16.93 KB, 下載次數: 2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防秋乏:
秋分來臨,更應該多運動,尤其是做伸展運動,加強血液循環,舒展身體、收斂心神,防止勞累疲乏。但早晚天冷,盡量選擇在室內運動。
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如果實在沒時間,早上練習深呼吸也大有好處。休息日還可以去遠足爬山,開闊心胸。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
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萬物枯敗,一片昏黃,易使情緒受到消極影響,產生“悲秋”情緒。可多穿艷麗色彩的衣服、多曬太陽,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都有助于改
b1c4d6fdec2645d784a66de8f1ffa46e.jpg (17.47 KB, 下載次數: 29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按摩肺經
中醫講經絡,總是離不開肺經的,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與肺經聯系在一起的。手臂陰面靠拇指的那條線就是肺經,平時敲稍有酸痛感。比如,有一天你感覺自己渾身酸痛,這時敲它,發現酸痛難忍,那是肺經在說話了,它要告訴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要加強敲,一天多敲幾次,有時間就敲肺經。
b838cfc685ce1529052e763741aae336.jpg (25.12 KB, 下載次數: 30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秋分食譜來了:4道菜守護全家健康
下面頭條妞為大家精心挑選了4道適合秋分節氣后進補的佳肴,大家一起動手學學,吃出健康身體。
第一道菜:山藥百合大棗粥
dbca7707138259e822fbd88304b9945a.jpg (14.62 KB, 下載次數: 2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原料: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做法:將山藥、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藥具備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第二道菜:白果菊花雪梨飲
原料:白果20克、白菊花4朵、雪梨3個、鮮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適量。
07e9586293d43744eeddda7a2de7fc3e.jpg (16.88 KB, 下載次數: 3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做法:
1、白果去殼,用開水燙去衣、去心;白菊洗凈,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狀。
2、先把白果、雪梨放入開水鍋里,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透,加入白菊、鮮牛奶或淡牛奶稍滾,熄火稍降溫后,加入適量的蜜糖調成甜湯。
功效:白果具有抗衰老、抗過敏、抗微生物功效。白菊花和雪梨營養豐富,均具有清肺、潤膚之功效。牛奶具有生津液、潤大腸之功效。所以白果菊花雪梨飲具有祛斑潔膚、潤膚增白的作用。
第三道菜:當歸燉子雞
原料:當歸30克,小母雞1只。
做法:將小母雞宰殺去毛、去肚腸。將當歸填入雞腹,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爛熟。
功效:補血益氣、和胃止痛。
7436d3992ae1e2e95157f2fb0f49e7e1.jpg (27 KB, 下載次數: 2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第四道菜:山藥排骨湯
原料:排骨500g,山藥半根,枸杞適量,胡蘿卜一根,生姜適量切片,料酒1茶匙,白醋幾滴,八角一個,鹽適量。
做法:
1、將山藥洗凈,削去外皮,切成滾刀塊備用;胡蘿卜同樣切成滾刀塊。放半鍋清水,放入洗凈的排骨,用大火燒開,關火,把排骨撈出洗凈。
2、沙鍋放適量水燒開(一次放夠,中途不再加水),把排骨和姜、料酒、八角一起放入,用大火燒開后轉小火。這時加入幾滴白醋,不僅可以讓排骨中的鈣溶入湯汁中,還能使湯味更加鮮美。醋不要加多了,否則排骨就該變味了。
3、小火煮一小時后,再放入山藥、胡蘿卜,小火再煮1小時,放枸杞和鹽調味即可。
功效:增強抵抗力,降糖降脂,明目,利膈寬腸。
秋分時節飲食宜忌
以下食物是秋分養生適宜食用的:
酸味食物
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分節氣,應該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酸味食物,少吃一些蔥姜等辛味食物。
潤肺食物
秋季,氣候干燥,容易誘發秋燥,大便干燥、便秘,口干舌燥,皮膚干燥。所以,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淮山、芝麻、鴨肉等等。
9d93b2b739ff1409bfc18c98e2266638.jpg (18.56 KB, 下載次數: 28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養胃食物
秋季,也是胃腸病高發的季節。所以,要少吃生冷、辛辣、燒烤等刺激性的食品,多吃一些比較溫和的食品。還可以喝一些紅茶,以達到暖胃的功效。除此之外,還可以養神。
在秋季,應該要多吃溫食,少吃寒涼的食物。如果飲食上過于寒涼,吃生冷、不潔的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素滯留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所以才會有“秋瓜壞肚”的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以下食物在秋天最好不要食用:
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
蒜、蔥、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
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后難以消化,容易積于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于人體適應秋季干燥的特性。
a25198652fdf93acc1f22ca29aad308e.jpg (27.65 KB, 下載次數: 2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9-22 13:30 上傳
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獲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荸薺、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并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姜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欲不振;兒童感染后,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秋季忌吃肥甘
食品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郁。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
|